第五十六章 二亿亩粮田的红线  明朝第一猛人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2popo.cc/87508/121.html

东林党的霉今天显然还没倒完,因为天启皇帝马上谈到粮田的事了。

天启皇帝直接点户部尚书的名,问道:“李尚书,你可知大明现在有多少人?”

李汝华一愣,想不到皇上居然会问这个问题。不过好在他是个实干派,记得这个数字,便答道:“在册人口有5165,5459户,不过民间隐户甚多,我估计大明的人口约为2,0000,0000人。”

东林党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他们都知道大明的人口数量庞大,但没料到竟然有这么多。真想不到李汝华是个干才,把这么复杂的数字记得清清楚楚,但他们同时在心里大骂李汝华,回答问题就好好回答问题,问一答一就可以了,说什么隐户。万一天启皇帝发个神经,来个人口普查,不是让身为江浙地主的自己又破费一笔吗?

天启皇帝又问道:“李尚书,大明共有田地多少?”

李汝华对答如流:“大明共有田地422,8058.89顷(数字来源于正德《大明会典》)。”

天启皇帝又问道:“江南有田地多少?”

东林党官员脸色一变,莫不是要对江南富户下手了?江南富庶,虽然大部财富并不来源于土地,而是来源于工厂、作坊及海运走私,但根深蒂固的土地观念让江南富户同时也成为江南的大地主,东林党人士莫不如此。

李汝华擦了一下汗,天启皇帝的步步追问让他有点紧张:“南直隶有田81,0180.48顷,浙江有田47,2342.72顷,江西有田40,2352.47顷,湖广有田23,6128.47顷,福建有田13,5166.18顷。”

“那么江南的田有多少是种粮食的?”

东林党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要打击江南的地主啊,吓自己一跳。

李汝华一愣,这个数字他还真不清楚,只好答道:“这个微臣真不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茂夫,你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么琐碎的数字都记得。”

茂夫是李汝华的字,天启皇帝称李汝华的字表示对李汝华的尊重。李汝华听到天启皇帝的赞赏,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只能向皇帝拱拱手,表示感谢。

天启皇帝道:“江南是大明的粮仓,江南丰收则天下足。但我听闻,自神宗显皇帝登基以来江南的粮食开始大幅度减产,有些地方由产粮区变为歉粮区,这是何故,爱卿可知道原因?”

李汝华还没感动完,擦了一把激动的泪花,道:“这是因为江南有些稻田改为桑林,或者种植棉花、甘蔗等作物,因为种植这些作物,可得种粮十倍以上利润。”

“危险哪,这样下去,大明危矣。陕西今年大旱,明年必有蝗灾,而西北、西南、华北、东北最近几年收成都不好,也就是说江南的粮食不仅要养活江南的百姓,更要养活西北、西南、华北、东北等整个大明的人口。”

东林党人听了天启皇帝的话,都是大吃一惊,这还是那个白白胖胖看起来傻乎乎的朱家皇帝吗?他们哪里知道,这些话都是朱诚、魏忠贤和天启皇帝商量了半天的结果,融入了后世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的种种推论,有着领先3oo多年的智慧呢。

天启皇帝继续说道:“大明有2亿人,每人每月耗粮3o斤,一年下来,大明共需要粮食720亿斤,也就是说大约要种植2亿亩粮食才能保证大明人人都能吃饱饭。”

户部右侍郎陈所学数学不错,他在天启皇帝的话中闻到了非常危险的信号,说道:“皇上,江南稻田为双季稻,每年产量约为800斤,所以无须2亿亩,只需9千万亩稻田即可养活整个大明。”

天启皇上一愣,看了一眼朱诚。

朱诚出班道:“陈侍郎数学不错啊。”

陈所学被朱诚刀子般的眼神逼退一步,心道,我没说错吧,720亿除以800,确实等于9千万哪。他又仔细推敲了一遍自己的发言,确实没有错啊。

朱诚道:“双季稻拔地力甚多,需要轮种这个道理,难道你不懂吗?”

双季稻的产量虽高,但太消耗土地的肥力,所以有的时候要休耕。陈所学不由大吃一惊,这朱诚简直是妖孽,从来没有去过江南,居然知道稻田需要轮种的道理。

天启皇帝听了朱诚的话,忙说道:“2亿亩粮田是红线,大明粮食安全的红线,李尚书,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务必保证江南有2亿亩粮田。”

李汝华一脸为难,启奏道:“农民自种自收,只要交足赋税,按理说种什么,官府是没法干涉的。保证2亿亩粮田的这个任务,臣恐怕无法完成哪。”

朱诚笑道:“这有何难,既然官府能管赋税,那么就从税上作文章。给每个省、每个府设定一个粮田标准,如果未到标准,所有的经济作物田地收取九成的税,我看还有哪个县的农民敢置若罔闻。”

顾大章大吼一声:“你这个佞臣,太祖高皇帝曾亲口说过,永不加赋。你竟然煽动皇上加赋,这是公然违抗太祖遗诏。皇上,请速速捉拿朱诚,将他打入天牢,从重处罚。”

朱诚瞪了顾大章一眼,指着他的鼻子怒斥道:“太祖高皇帝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过永不加赋的话?你编造太祖高皇帝的话,是何居心?神宗显皇帝、光宗贞皇帝还有当今圣上,为了打败建奴,除赋税之外,加征辽饷,你说这话,连骂三个皇帝,你又是何居心?”

朝廷诸臣一听,想起朱元璋虽然有永不加赋的意思,但确实没有留下永不加赋的文字记录


第五十六章 二亿亩粮田的红线(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