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弥漫下的三国演义 后记二  解码三国英雄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4) 目录 下一页(2/4)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2popo.cc/70866/56.html

上将后,让费诗到荆州告知关羽。关羽得知黄忠也在五虎上将之列,很是不屑。是费诗开导,才使关羽转嗔为喜。这三人也谈不上反对刘备称帝,只是从关心的角度出发,建议刘备暂时不要称帝。以费诗为例,费诗是怎么说的呢?公元221年(章武元年),群臣商议推举刘备称帝,费诗上疏反对说:“殿下由于曹操父子逼迫天子并篡夺帝位,所以才客居万里之外,集合士卒大众,准备用以讨伐逆贼。今大敌尚未消灭,却先自立为帝,恐怕众人心中会感到疑惑啊。昔日汉高祖和项羽约定,先破咸阳者为王。等到高祖攻陷咸阳,俘获秦王子婴,仍然怀有推让之心,不愿称王。何况现在殿下仍未走出门庭,就怎么想自立为帝呢!我实在认为殿下不应听取群臣的提议啊。”费诗因此违背了刘备的心意,被贬官为永昌郡从事。刘备也于同年四月称帝。其他两个人也都遭到刘备的报复。刘巴因为影响大,刘备没有把他怎么样!刘巴的主簿雍茂被处以死刑,这是杀鸡给猴看。刘巴自此之后,就变得更加谨慎小心了。

《三国演义》将一个没有野心的曹操塑造成乱臣贼子,反而将有野心的刘备塑造成正人君子,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宣传宗法制的需要,因为曹操姓曹,称帝不符合宗法制。刘备姓刘,称帝符合宗法制。曹操不符合宗法制而要继承刘氏江山,就是违反宗法制,就要大加挞伐,具有警告意义。而刘备与汉天子一个姓,有继承权,符合宗法制而却不争权,更有正面导向意义,是正能量。这就是《三国演义》的用意。

孙权也不具备继承大位的资质,最初,孙权也没有称帝的野心。所以《三国演义》也将孙权作正面形象来写。塑造他的英雄形象,告诉天下有本事的人,在自己不符合宗法制的前提下,要向孙权学习,不要有分外之想,老老实实做个英雄人物,这样也可青史留名。孙权虽然后来也称帝于江南,那是刘氏政权已不存在之后的事情了。

还有一个诸葛亮,《三国演义》也是拿他作正面人物宣扬的。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连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都感叹:“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诸葛亮鞠躬尽瘁地辅佐刘备父子。诸葛亮艺术形象的意义在于劝诫士大夫们不要有非分之想,好好地依附在统治者身上,这样才会青史留名。

《三国演义》就是通过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多个艺术形象进行宗法制普法教育宣传,让人们自觉遵守宗法制,自觉维护宗法制的正统统治。

二、《三国演义》借刘备等艺术形象,宣传以仁义、功名等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向全体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理想前途教育,进行忠君报国教育。

刘备是《三国演义》塑造的一个最主要的最完美的艺术形象。刘备这个艺术形象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最完美的仁义道德,具有忠君爱国的报国情怀,具有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是受人称赞的杰出人物,是人们效法的道德模范。刘备的故事也是很好的励志教材。刘备从一个织蓆贩履的破落户子弟,通过不断打拼,终于登上皇帝宝座,自然对人有激励作用。再加上刘备的经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锲而不舍,同样也极具激励意义。

《三国演义》将刘备的仁义道德大肆渲染。陶谦送徐州他不要;刘表的荆州他不取;视兄弟如手足,视老婆如衣服;新野难民跟着他受罪,他要跳长江;赵云冒生死救了阿斗,他无钱给予奖励,便将儿子摔在地上,以示对赵云的愧疚;他为了替关羽报仇,不顾众人劝阻,并说,“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河山,何足贵?”等等一切,在《三国演义》看来,都是至仁至义。于是《三国演义》对此大肆渲染,以突出刘备仁义道德的高大形象。

《三国演义》围绕仁义还注意利用典型,从正反两个方面宣传。

如关羽的义。关羽在徐州战败,不得不投降曹操。于是《三国演义》编出“约法三事”的故事。以关羽的言行进行现身说法,宣传仁义与忠君等封建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

吕布是个反面典型。吕布本是个天下独一无双的英雄人物,因先投在丁原帐下,后又认董卓为义父,因其反复无常,被张飞斥之为“三姓家奴”,由此毁了一世英名。

吕布之所以有如此遭遇,正如公孙瓒痛骂袁绍一样,“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由此可以看出,仁义、诚信是古人安身立命之本。

再如徐庶母亲,认为刘备是仁义布于四海,又是汉室之胄,效力刘备是“得其主矣”,而投奔曹操是弃明投暗。认为徐庶弃刘投曹这一行为“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之间耳!”由此,徐母为了自证清白,为了仁义,为了正统,不惜自缢身亡,以生命殉仁义之道。

另外,刘备时不我待的功名思想也是《三国演义》重点渲染的内容。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后,在荆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刘备发现自己大腿生出赘肉,由此感慨而落泪。刘表见了,询问其故,刘备回答:“我过去常常骑马,大腿没有赘肉。现在不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时光飞逝,将步入垂老之年,却没能建功立业,因此感到悲伤。”

仁义、道德、诚信、功名等封建社会的核心文化,通过《三国演义》的宣扬、传播,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社会,特别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通过《三


硝烟弥漫下的三国演义 后记二(2/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