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彤每天除了吃饭锻炼身体的时间之外,就不是空闲着的。
忙得很。
已经打算好了要去琼花诗社投稿,计划取得一个初等名额。
她便在书房里铺纸研磨,准备起来。
一手捋着袖子,一手一圈一圈研墨,脑子里飞快思索准备五首什么题材的诗词。
想了一会儿,待石墨研磨开,姜彤已经考虑好了,拿镇纸压住纸张,笔尖沾湿浸入漆黑的墨汁。
略沉吟半秒,而后,提出挥洒,一蹴而就。
姜彤上辈子作的诗词没有成千也有上百首,现在,她没准备重新去费脑子费时间去临时作五首出来,却是决定从她以前的东西里选几首出。
也算是取个巧走了捷径,姜彤自嘲一笑。
一边回忆一边下笔,全写出来之后,看哪里不对再三修改,通篇流畅通顺之后,一眼扫下来并无什么大问题,重新誊写一遍,这诗算是准备好了。
等墨晾干之后,姜彤才将这五张合在一起收起来放在一边。
这边准备好之后,姜彤又姜日前没没看完的那一册正数拿了出来,继续做阅读整理做笔记,她每天要看的书籍和资料太多了,压根没有时间歇息太多。
好在姜彤收集资料以及学习能力一流,通常都能事半功倍。要做出引出试卷习题册这东西,必然是需要大量意识储备的,一开始她去了解的就是童生试是怎么样考的,试卷中分别都是什么样的题型。
童生试说起来其实挺简单,并不怎么复杂。
科举考试考的是四书五经,内容大从中择取,只是或深或浅的题目,第一回的县试考五天,姜彤查阅了下,总结起来考的内容就是贴经墨义,诗赋策论这些。
贴经说白了就是做填空默写题,都是从四书五经中摘取的内容,要么出一段内容让你答上下句,要么出个题目让你默写内容。
一般只要熟读四书五经内容的都能答会。
但这问题就出来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答熟读的所以才有人总也考不上。
越研究姜彤就越发觉得试题册是个好方向。
墨义大学就相当于现代的阅读理解题型,考的同样是经书里头的东西,这个比上一门要难上一点,诗经内容这么多,随便选取一段,让你做阅读理解,万一不走运,考的就是你没看过的内容,那完全就只能两眼蒙圈了,诗经策论就不用说,字面上的意思。
但是别看考很多门好像好难一样,其实考试范畴就没脱离过四书五经,更别提这是最初级的现实,出的题大多粗浅,并不会有太多复杂的东西。
姜彤支着下巴笑了笑,好像古代是科举考试真的对文科生很友好啊。
她自己上学的时候就是学的文科,没别的原因,就是可能更适合文科,有的人就是有自己特别擅长的一方面。
诗赋就不说了,是姜彤从小学到大的东西,阅读理解,不怕夸大其词,倒也是她的强项。说得俗气一点,好像就是有这一根筋,天生对这些东西敏锐敏感,学习起来就不怎么费劲。
姜彤自己了解个了大概,初步的构想是从县试做起。
弄出十几套试题来,就像现代的学生,考试前刷题,试卷一打一打的做,做的都是常考题目,一个重复的学习记忆过程,到最后,你一看题,脑子里就出来了清晰的做题思路。这就是因为过程中无意巩固收获了知识。
要弄出这样的试卷,姜彤就必须去整理收集往前十来年的县试题目,归纳总结出默写填空的常考题型,阅读理解的热门段落。
之后,自己再去出题,对此,她自己就必须熟悉地掌握四书五经,做到胸中有丘壑,明朗明白。
因为每份试卷后面都会附上一份标准答案,这种形式对这时候的人来说,他们没见过,至少姜彤调查过,大周朝是没有的,他们现在连试卷这种形式都没有。
所以她才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自来天才者只是少数,凤毛棱角,十年寒窗苦读的人,多凭借的勤奋毅力,自控力,和学习的方法。这些都能做得很好的人,自然就能脱颖而出。
前者姜彤没办法,但后面一条,不是正好可以给她发挥的余地。
她这不就是在引入了一种更好的学习方法,提供好的方法吗。
姜彤把所有的内容撸顺了出来,一点点记录在纸本上。
心中油然生出一瞬间的豪迈之感。
半晌后,摇头失笑。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