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正把搅匀的膏药涂在朗许胳膊的伤口处,不时抬头问问他的感觉。
木屋内,东西简单却收拾得整齐,桌上摆着文房四宝,旁边是陶瓷的画缸,还有盛满糖点的竹篮子。
看得出,闻芊也时常到这里来,所有物件都是准备的两份。
上完了药,朗许示意她在原地等等,钻进房中捧了一面镜子和她惯用的妆盒。
闻芊眯着眼笑:“干嘛,你也看出我今日没好好上妆了?表示得这么明显,我可是会生气的。”
她大方不客气地在他面前坐下,朗许就像是习以为常似的,替她捧起铜镜。
他席地而坐,手要放到膝上才刚刚合适,饶是如此,闻芊仍觉不满意。
“胳膊高了,快放下来一点。”
“往左偏一下……”
“再往右挪点。”
“好了,不许动哦。”
杨晋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看着闻芊和朗许坐在不远处说话,身形娇小的姑娘要仰起头才能和这个高大的男子对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调侃顽笑,折腾起人来没完没了。
而无论闻芊怎样发脾气,怎样无理取闹,对面的朗许总是带着温和的目光,静静地瞧着她的一举一动。
杨晋将他的眼神收在眼底,能察觉到那里头有一种自然的纵容与怜惜,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心意,甚至不难想象他当初为何会替她动刀杀人。
这一刻,他此前乍然生出的距离感被莫名放大,隐隐的发现,闻芊或许已存在着一个他永远走不进去的世界。
就像她对他从来只是蜻蜓点水的暧昧试探,却未曾认真过一次。
闻芊的生命里早已经有太多深刻的人,这种露水之交不过稍纵即逝,她可以走马观花的出言挑逗,也可以似是而非的调情揶揄,在红尘中打滚,片叶不沾身。
毕竟,她总不会缺那个为她捧镜的人。
闻芊才将胭脂盒盖上,便从镜中看到杨晋起身,知道是要走了,她忙放下东西追过去。
“杨大人。”
他颔首告辞:“若没什么事的话,我先行一步。”
“诶,等等。”闻芊绕到他跟前,含笑道,“你帮我这么大一个忙,想让我怎么谢你好呢?”
杨晋看着她,垂了垂眸,“不用了。”
见他抬脚便走,闻芊小跑了几步,索性面向他倒退而行,“不太好吧,我这个人不喜欢欠人家人情的……再请你吃一次饭似乎少了点诚意,这样吧,你想要什么?若是我力所能及的,绝不推辞。”
杨晋终于停下来,片刻沉默后,微不可闻地轻叹了声:“闻姑娘,两日后我便要离开广陵,现在无暇分心其他琐事。你的这份心意我领了,至于别的,不用麻烦。”
闻芊原想再开口,却察言观色地闭了嘴,只捻着胸前的青丝在指尖绕圈。
杨晋收回视线,从她身侧擦肩而过。
等人走远了,闻芊才回头看了一眼,她把秀发松开,了无心事地仍朝木屋的方向而去。
*
槐树林传了七八年的闹鬼风波总算在新任总督的快刀斩乱麻之下逐渐平息,尽管尚有些许疑点,但谭复本就冲着“上任三把火”去的,此等不值一提的细枝末节,他没工夫深究,很快就一头扎进了文书中,风风火火的干起了自己的业绩。
也不知杨晋是用了什么法子把这件事压住,山鬼的传说没人再提了,上赶着闹事的也消停了,城里城外似乎又恢复了以往的国泰民安。
既然一切尘埃落定,若再让朗许待在槐林中恐惹人误会,闻芊思索再三,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他接到了乐坊。
曹坊主在瞧见她牵了这么一个大玩意儿住进来时,表情五颜六色的像炸了个烟花,很是精彩。
尽管惹人非议,乐楼中一干年纪尚小的师弟师妹倒对朗许颇感兴趣,趁着练完功的空闲,成群结队地跑到他身边围观。
朗许只好盘腿在地上坐了。
小姑娘生平没见过这样的庞然大物,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道:“哇——听师姐说大哥哥你以前当过山鬼啊,真的吗?”
他微笑着点点头。
另一个忙又凑过来,“你力气是不是很大呀?能单手碎大石吗?”言罢指了指一旁阶梯上的石雕护栏。
朗许没有二话,抡起拳头往下一砸。
但听轰隆一声响,乱石成堆。
在场的小屁孩们登时惊叹,发出一阵“哇”声,整齐地给他鼓掌,一致认为比街上胸口碎大石的好看。
唯有不远处地曹坊主龇牙咧嘴很是肉疼。
“大哥哥,你能把我举起来吗!我能不能坐在你肩上啊!”
说话的是个七八岁的小少年,朗许便沉默着弯腰将他一抱,见状,其他乐坊学徒也纷纷踮脚。
“我也要举高高!”
“我也要!”
“诶,排队啦!”
乐坊后园里热闹得有点像下学后的私塾,连楼上吊嗓子的少女们也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