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举起酒杯道:“有道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宫老爷既已说了,又有冯大官人的面子,小人敢不快马加鞭,将这事了了?小人这便去了!”与冯、宫二人举手作别,快步下楼,叫了老鸟道:“叫郭洪等人撤了吧!”
老鸟应了一声,飞步而去。
这老鸟虽然时常有点小心思,可到底还算是自己的人马,再则办事也算得力。杨凡决定,可以将这老鸟当做培养对象。
他一个人往衙门踱去。没走多远,老鸟已赶了上来。
老年见了杨凡,笑道:“班头这一招妙极!之前连小人也没看出班头的算计!”
杨凡微微一笑,心中也有一点得意。两人还未走到衙门口,便听得一阵锣鼓喧天的动静,好不热闹。
杨凡奇道:“什么人家娶新娘子闹到衙门口来?敢是要先打官司再上床吗?”
老鸟哈哈一笑,道:“班头有所不知,这乃是班头有所不知,这乃是当今皇上又颁了上谕。”
杨凡奇道:“咱们清水县地远天偏,有什么事情能惊动皇上?”
老鸟摇头道:“其实也不是给咱们清水县颁发上谕,只是每年例行之事!”
两人说话间已走得近了,只见衙前八字墙上贴了老大一张布告。旁边搭了一个台子,上面站着个书生模样的人,正自摇头晃脑,朗朗而诵。那台下挤了十几二十个小孩子凑热闹。
杨凡从未见过上谕,心中好奇,也挤进人群,只见那布告上并未有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之类的鸟文章,只写着“二月,说与百姓们:各务农业,不要游荡赌博;三月,说与百姓们,趁时耕种,不要懒惰农业;四月,说与百姓们,都去种桑养蚕,不许闲了……”
杨凡看的撇撇嘴,一点也不好玩,他本来以为能见着个说话女里女气,走路扭扭捏捏的太监,却没想到所谓圣旨上谕不过是一张布告。
那台上书生口中所读与布告并无二致,想必是朝廷生怕民间文盲过多看不懂,这才找人来此诵读。
那书生读了半晌,也觉口干舌焦,转身下台要寻一口水喝,不想刚下了台,便有一个小孩跳上台来,学着那书生的样子摇头晃脑,照样背诵。
杨凡抬头看去,只见那小孩一双眼睛乌溜溜的,甚是聪明可爱,却是个见过的,正是那冯寡妇的儿子小栓。
这小栓张口便来,连背诵了数十句,竟然毫无差错。围观众人见他有模有样,也都大声拍手叫好。
那书生喝了水,上台将小栓赶下台去。那一伙孩子才一哄而散。
老鸟道:“这上谕每隔几个月,便要来宣上一次,因此连些小孩子也会背了!”
那书生又讲了一阵,便即下台,台下数十人呜里哇啦的吹奏起来,旁边三五十和尚道士一起诵起经来,大吹法螺,很是热闹。
杨凡眼贼,一眼瞧在那和尚堆中有一人面目青肿,门牙也掉了两颗,虽是剃了光头,也认得正是卖馒头的吴才儿。
这小子怎么馒头不卖改行做了和尚?杨凡凑上前去,那吴才儿在人群中也瞧见了杨凡,忙扯起袍袖,盖住光头。
杨凡一把扯住了,伸手往他光头上摸去,笑道:“好你个吴才儿,敢是卖馒头不过瘾,这才剃光了头做一个大馒头吗?”
吴才儿红了脸道:“杨班头莫要取笑!你们衙门中自接上谕,偏要找什么和尚道士?那城南弥陀寺的长老们又不肯来,衙役们便到处拉夫假扮和尚道士。按说小人去年已扮过文宣王孔圣人了,今年又抓来当和尚!”
杨凡忍笑道:“不想你个卖馒头的,倒是三教皆通,佩服佩服!”老鸟伸手一巴掌打在吴才儿头上,笑道:“你这贼秃还不知足,若是天旱时,找你来扮个刑天,砍了你这鸟头!”
这一句话吓得吴才儿吐了吐舌头,再也不敢说话了。
两人正在调笑,衙门内出来一人道:“杨班头倒在此处调笑,黄师爷正在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