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浩然正气  枪举末世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2popo.cc/66585/54.html

赵思思只觉得整个人陷入了濒死的边缘,四周是无穷尽的黑暗,阴冷的感觉无时无刻地侵扰着她的躯体和灵魂。在这最深沉也是最绝望的黑暗里,这让她想到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夕阳落山后,没有看到圆圆的月亮,也没有看到璀璨的星河,有的只是让人绝望的黑暗,以及影影绰绰的鬼影,不时有凄厉的惨叫声传入耳朵。母亲紧紧捂住了自己的嘴巴,摸索着把自己藏进了锅灶中,就和父亲牢牢堵在了家门口。整整一夜,只有黑暗,寂寞,阴冷作伴,惨叫,厉吼,呻吟作曲,父亲和母亲死亡时的声音传入耳中,神情木然的小女孩蜷缩在都不够伸展身体的狭小空间里。

等到惨叫和呻吟声都没有了,就有无尽的比黑暗更黑暗,比绝望更绝望的漆黑气体,漫天遍野的从小村上空扑了下来,地上无数死亡的尸体,就是他们最好的养料,绝望,怨恨,后悔这些负面情绪,都是它们成长的催化剂。这些黑气仿佛是时间所有负面能量的聚合体,带着无比强烈的诅咒能力,就这样塞满了小村中每一寸天地。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使有一两个活人,也很快会被杀死,同化,不是变作厉鬼,就是化作僵尸。

但显然做法的妖怪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个小女孩,默默卷缩着身体,默默承受着**上常人不可忍耐的痛苦,黑气不断在她身上穿梭徘徊,想要将这个猎物同化,捕获,但小女孩坚韧的意志一直在帮助自己,抵御着这种全面的侵蚀和伤害。

也许是体质的原因,也许是血脉的原因,反正小女孩靠着远超常人的意志,战胜了黑气的可怕变化,阻止了自己变成另一种生命。知道天快亮的最后一刻,似乎有着自己灵智的黑气,不甘地在小女孩体内恶狠狠地留下了巨大的黑色能量,无奈地撤退了。

这种能量如同一道诅咒,不断腐蚀这女孩的生命,按正常人的寿命来看,这道诅咒一定会在二十岁之前带走她的性命。以这种阴毒手段来说,死后的女孩会迅速变成一具为人所操控的僵尸,找到幕后之人,做牛做马,为人操控,再也身不由己。

事实上当年的赵显虎在死人堆里找到赵思思的时候,这姑娘只剩下了一口气还在,半只脚已经踏入了鬼门关。还是用了赵显虎心府中的一滴纯阳真血,才救回了这丫头。其后的一年里,以赵显虎的境界眼力,理所当然的对这种诅咒束手无策,只能以言灵之法,口诵正气歌,为赵思思铸造武学根基的同时,迅速增强其体内的阳气和正气,延缓这种发作之时极其痛苦的厄难。如果,赵思思能在二十岁之前踏入先天境界,那以天地法则,先天之境,体内会与磅礴雄厚的天地元气产生共鸣,再以融入自身意志烙印的真气打磨驱逐,在进阶时无穷无尽的力量征伐下,很有可能祛尽诅咒,否极泰来。

远的不去说,单说此时赵思思识海中的情况就有了极大好转,以前无穷无尽的黑暗之中,竟然升起了无数虽然暗淡,但是又却是存在的光点。在这绝望的黑暗里,看到它们,就好似看到了无数人世间的美好事物,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赵思思不由想到了义父平时的一些话语。

何为正气?最早是由儒道圣人孟子提出的一种思想:正气就是浩然之气。何为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元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这是孟子曾经讲过的话,大体意思是说: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孟子说浩然之气“难言也”,是因为“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浩然之气”的生命力旺盛,刚猛无比,摧枯拉朽,力量无穷。我想,任何一个得到“浩然之气”滋养的人,都必然会成为一个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正气凛然、无愧于天地的人。“浩然之气”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孟子把独立思考的精神、善良悲悯的情怀和舍生取义的勇气传递给了下一代,并用他的思想造就着我们民族每个时代的精英人物,使得我们民族在最苦难、所处社会最黑暗的时候,总有浩气激荡,在腐朽和残暴势力面前没有丧失追求光明的希望。金钱和地位不会让他迷乱,贫穷的生活也不能让他改变节操面对恶势力的威胁决不屈服。“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以救世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着灿明不断向前发展。孟子关注着千百年来挣扎在淫威下的苦难人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第一个明确主张,民众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孟子的呼吁对强权的政治起到了制衡作用,树立了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崇高地位,闪耀着中国人最初始的“主权在民”的民主理念光辉。


第十八章 浩然正气(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