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都市花缘录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3/5) 目录 下一页(3/5)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2popo.cc/60786/112.html

知道我是马市长的女人连正眼看我一下的胆子都没。小冤家,你说我是不是只属于你啊?大奇一听开心死了地吻了小黎一下,但突然间他啊了一声把小黎给吓了一跳。她忙问男人怎么了?大奇说:赖师傅会不会知道我们……色猪,敢作敢当,你又不是孬种!赖师傅这人我了解,他之所以能在台里一干就是二三十年,就是这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你知道吗?大奇摇了摇头,不解地看着小黎。她语重心长地说道:沉默是金啊。他这人口管得可紧了。台里人人都喜欢和他共事。说实在的,就电视台来说,有哪个女人没有外遇,又有哪个男人不在外沾花惹草?弟弟,我可告诉你,至少我没看到过一个!知道我上次去你家做客,赖师傅为什么不去吗?他的工作习惯,我清楚得很。他每到一个地方拍摄老早就想着晚上去哪找女人乐去了,哪有工夫去你家啊?

正文 第五十三章 神秘滨西啊?大奇差点没晕过去,原来赖师傅也是性情中人啊,尽管表面上他看起来是那么的憨厚。小黎接着说道:再说了,马清廉是个废物。就算我偷汉子,他又能怎么样?我才24岁呢,不能叫我一辈子守活寡吧?要守也让他原配夫人守去,我又不是他的正牌夫人。凭什么让我守啊?你就放心好了,没事的。一点事都没的!大奇一听开心死了。他想就算有事又咋的?最多就是马清廉派人干掉自己嘛!孰不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fēng_liú.能和小黎这只狐狸精好上,死也值了,反正自己只是贱命一条,要不是老娘还尚在世间,自己还真不当他娘的一回事!

两人躺在床上又聊了会明天采访的事宜,聊了一会就相拥而眠了。今天发生太多的事了,大家都累了,太累了!但是,大奇心里由衷地高兴,睡梦中他的嘴角也透露出一丝浅浅的笑意……

接下来几天他们又采访拍摄了不少地方。有三个地方不得不提。第一个是客家土楼,第二个是大奇的母校——长青一中,第三个是温泉小镇.第一,客家土楼。当大奇到达那时,小黎一看见土楼就高兴得直叫。她喊道:太神奇了,怎么还有这种建筑啊?这土楼是环形圆筒式的土建筑民居,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岁月依旧坚固得很。大的有三四百号房间,小的也有一百多号房间,一般有两到三层。据当地土著居民用客家方言介绍说这土楼设计成环形圆筒式是古时候包括民国时为了对抗土匪的骚扰。因为一旦土匪来临,人们只需跑进土楼里把大门关上。不论土匪从哪个方向进攻,土楼里的全家大小、老老少少均可以居高临下在自家楼上进行有效地抵抗。在土楼里居住,人们会感觉到冬暖夏凉,因为土楼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大空调.大奇还对小黎介绍了有关土楼为什么能驰名中外的直接缘由。话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一直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和打压政策。尤其是人造卫星技术成熟以后,美国人更是从太空对中国进行监视。美国佬从太空拍摄的相片上发现中国的滨西这个山区里居然有几十座环形圆筒建筑。愚蠢的美国人自以为是地认为中国已经成功建立了几十座核武器反应堆。他们简直被吓破了胆,生怕中国政府用核武器对付他们。所以,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到客家土楼参观的就是不可一世的所谓超级大国——美国的军事情报人员。当他们到达这里时才发现这里的几十座环形圆筒建筑只是几十座普普通通的土建筑民居而已,他们大呼上当了。原来他们被古代的中国劳动人民——确切地说是古代的客家人白白吓唬而提心吊胆过了几十年!大奇在谈起这段历史时还特别引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作为收尾: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现在的霸权主义更是不值一提!小黎听后开心地说道:这么说客家土楼还曾为中国的国防事业立下过赫赫战功了!大奇自豪地点点头笑道:这是我们全滨西人民的骄傲!第二,长青一中。这是地处长青县城中心的一所省级重点中学。这所中学的高考重点、本科大学录取率有好几年是全滨海省第一名,大奇的母校。他家的祖宅就在这所中学附近,他是从小就是听着这所中学的起床号长大的,每当一中的学生起床时,他也一样会从床上起来读书,尽管当时他还是个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初中毕业,寒来暑往,他均是听着这所中学的起床号起床读书的。所以,确切地说,他全身流淌的血液里的每一颗血细胞分子都存有长青一中的基因。他非常自豪地向小黎介绍起自己的母校来。

这里从唐代开始就是官办学堂。大奇领着小黎和赖师傅说道,到了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在此专门设立学堂教授学生讲课。那时的建筑完好保存至今,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朱子祠.他领着小黎和赖师傅参观朱子祠,他们二人忙着采访和拍摄。小黎说:这所中学的历史人文底蕴真是与众不同。恐怕在全国也很难找出第二所这样的学校来。长青一中地处卧龙山脉,依山而建,风景极为优美。唐代的树木,宋代的花草随处可见。按当地人老人的说法,这是建立在龙爪上的学校,风水极佳。因此从唐代至今这里留下了无数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客观事实也充分地向世人表明这是一所英才辈出的学校。紧紧从当代历史看,这么一所地处滨西偏远山区的中学就涌现出共和国上将3位,中将5位,少将11位。因此,这里也被当地人还有老革命、老红军称为将


第112部分(3/5),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