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郡城破。
二十三日,环城破。
草原联军,一路势如破竹,而楚朝大军,也因此士气丧尽,抵抗也变得更加无力。
在草原联军看来,楚朝的天下,只需要半年时间,就能被他们尽数而这一个月,却也是楚朝立国一百七十年来,最为黑暗的一个月,所有人心中都充满了恐慌,京城已不再保险,很多人开始匆匆向着更南方逃去。
次月二日,当被朝野上下寄予厚望,视为兵家必争之地,城高河深的宣城被破时,即使心志最为坚定之人。也是心中绝望。
要知道,当时各路援军齐聚宣城。足有近十万大军,再加上宣城之险。竟然也只能防守五天时间!!
而随着冬日将至,气温渐低。草原联军似乎也感到了时间紧迫,攻势愈强。
五日,破何城。
九日,破庆城。
待到了十九日,京城之前的十七城。已是沦陷了十四城。
挡在京城前面的,只剩下河阳城、上元城和显城。
其中,河阳城和显城皆是小城。不仅守军不多,城舟甚至不足三丈。以草原联军的兵势,恐怕连两天时间也无法阻挡。
而能成为京城屏障的,却只剩下上元一城。事实上,北方各地所收集的粮草、财物,牛羊,皆是存在上元城之中。而上元城的兵力、防守,更还在宣城之上。
只是,在这个时候,却再也没有人会对上元城抱有信心,在所有人看来,上元城与其他城池所区别的,也不过是能多坚守几日罢了。
而就在草原联军攻到河阳城下之时。楚灵帝的御书房内,再次群臣聚集,商量着应对事宜。
”陛下,事已至此,臣建议,迁都,议和,先行稳住形势,再谋反击之策。“臣附议。”“臣附议。”在楚灵帝向群臣询问应对之策时,以上就是脸色灰败恐慌的群臣对楚灵帝的答复。
两个月前萧漠提出“议和”建议之时,受到了群臣的全力斥责,称萧漠为“卖国辱国之小人”,但在此时的情况下,议和却已不再是无法接受的建议,群臣甚至更进一步,提出了迁都的想法。
而曾与萧漠有过深谈的张谦、王翰两人,此刻却是对视一眼,神色间满是后悔。
那日两人之所以暗中拜访萧漠,正是想要搞清楚萧漠的想法。而萧漠也是毫不隐瞒,将他心中的想法张谦、王翰知,并希望两人能够替他说服楚灵帝接受议和之议。
然而,张谦、王翰两人一来担心他们在提出议和之事后,会像萧漠那般千夫所指,声望大跌,二来也是对当时的形势存着侥幸之心,虽然皆是觉得萧漠所言有理,但却并没有像萧漠所希望的那样试图说服楚灵帝。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抵御着草原联军。
很显然,两人错了。
但想要反悔,却已是来不及了。
听到群臣此时满是“议和”、“迁都”之言,张谦和王翰却是不由苦笑。到这个时候,对草原联军来说,覆灭楚朝已是翻手之间的事情,还会接受议和之事吗?
然而,除了议和,两人却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所以在楚灵帝询问他们的意见之时。两人也只剩下了“附议”二字。
而在这个时候,楚灵帝却也想到了两个月前的萧漠,长长叹息一声。满是无力,心中更是后悔歉疚。萧漠早在两个月前就看到了此时形势,并提出了议和之言,但不仅没有被楚灵帝接受,反而被狠狠的斥责一番,更是丢掉了官职。
只见楚灵帝先是环视了众臣一番,然后轻声说道:“悔不该当日未听子柔之言。”随着楚灵帝的话,群臣皆是沉默。脑中不由回想起在两个月前,在被群臣斥责之际,萧漠那平静中带着些许黯然的神色。
再次长长叹息一声后,楚灵帝问道:“各位爱卿,你们看来,此次前去议和之使臣,派何人合适?”随着楚灵帝的询问,御书房内再次沉默,对于楚灵帝的目光,更是垂头不敢与之对视,躲躲闪闪,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议和使臣,很有可能刚到草原联军那里就被蛮狄给杀死,又哪里敢在这个时候出头?
看到群臣的表现,却让楚灵帝脸上不由泛起一丝怒色。
而就在这时,张谦却突然出列,躬身道:“陛下,臣举茬一人,以臣看来,议和之事,非此人莫属。”“何人?”楚灵帝微微一愣后,连忙问道。
“萧漠,萧子柔!!”张谦缓缓答道。
,先小小的剧透一下,萧漠在此时并不会赞同议和,也不会成为卖再贼,大家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