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儒取荐”!!
虽然稍有眼光之人,都知道以此入朝之人,虽说荣耀,但一生官运,在初进官场之时就已经到了尽头,楚朝至今一百七十余年来,共出现过十四名以“鸿儒取荐”而入仕的文人,皆是每个时代最为顶尖的文豪大家。
但在这些人当中,除了当今丞相张谦之外,从未有一个人能获取实权,仿佛就是一个昂贵好看的花瓶,被朝野上下供在一个显眼的位置,但也仅此而已。
只是,虽然因“鸿儒取荐”入仕之人从未有过实权,但他们所受到荣耀,却是比之“三元及第”还要高上些许!!
比较,“三元及第”虽说比之“鸿儒取荐”的出现次数更少,但能“三元及第”只能说该考生有才,学问扎实且有才情而已,其间又有太多的偶然性。
而“鸿儒取荐”,却代表着该文人对文坛有着极高的声望、不俗的贡献,且其地位被天下文人所承认。
而众所周知,萧漠虽然已经文名传遍天下,勉强也达到了“鸿儒取荐”的标准,但萧漠此时仅仅只是一个不足十七岁的少年,刚刚束发而已,此时就为他再开“鸿儒取荐”,似乎也太过夸张。
随着张谦话声落下,马上就另有一位大臣出列道:“陛下,丞相之言,微臣却不赞同,那萧漠的学识固然是极佳,甚至微臣也自愧不如。但其毕竟年幼,资历不足,此时就为他专开‘鸿儒取荐’,未免难以取信于世人。更何况,以那萧漠的学识,早晚会通过科举进入朝堂,又何必专开‘鸿儒取荐’?”
听到有人反对,张谦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反对之人名为李轩堂,为人清高,是此时朝堂上少有的没有投靠张谦也为投靠王翰的人。
看到楚灵帝似乎有些迟疑,张谦眉头微皱,眼神示意之下,张谦一系的朝臣,纷纷出列。
“臣以为,当年先祖开设‘鸿儒博取’一科,正是为了让收尽天下才俊之士,只看学问声望,而不问出身资历,而那萧漠的学问已经达到了‘鸿儒取荐’的标准,这一年来其名气更是传遍大楚,所以,臣也同意丞相大人所言,应为那萧漠再开‘鸿儒取荐’。”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时间,过半朝臣站在了张谦这一边。
看着张谦的行为,另一边的王翰却是眉头微皱。
他看不透张谦这么做究竟目的为何,似乎再以‘鸿儒取荐’限制萧漠将来的发展,但萧漠对张谦、王翰这种地位的人而言,再有学问再有声望,也不过是区区一介秀才罢了,用得着如此大动干戈吗?
但很快的,王翰也出列道:“臣也附议,‘鸿儒取荐’只以学问取仕,而那萧漠无疑已是达到了标准。”
说着,王翰微微一笑,又说道:“更何况,那萧漠现在已是闻名天下,其学问我等皆是佩服的很,却一直无缘一见,如若以‘鸿儒取荐’入仕,也能让我等早日向他讨教一番。”
在一瞬间,王翰就已经想的非常清楚了。
楚灵帝对萧漠的喜爱,世人皆知,如若在此时反对,难免会为那楚灵帝不喜,也可能会得罪那不知情的萧漠。
而且,谁知道此事会不会是张谦针对于自己的计划?
上次受挫后,王翰却是比以前小心了许多。
而随着王翰的发言,朝堂之上,又有近三分之一的朝臣出列附议。
这些都是王翰一系的朝臣。
一时间,除了极少数人反对,整个朝堂之内,所有的大臣皆是赞同为萧漠开“鸿儒取荐”科,不需科举,直入朝堂。
楚灵帝本来还是有些犹豫。
他对萧漠的喜爱是众人皆知的,但同时他也很清楚,百年来那些以“鸿儒取荐”入仕之人的处境。
所以对为萧漠开“鸿儒取荐”之事,他还是有些迟疑。
但在听到王翰的话后,楚灵帝却是心中一动。
这三年来他一直想着将萧漠召入朝堂,但考虑到种种顾虑,却最终还是打消了这般念头。
如若“鸿儒取荐”,却是能提前一年有余与萧漠相见。
这对楚灵帝而言,诱惑是很大的。
更何况,对楚灵帝而言,萧漠能陪着他文人应和,打发时间,增加生活趣味,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萧漠入朝后是否会招到排挤,是否能掌实权,楚灵帝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有自己的支持,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虽然已经为皇二十余年,但楚灵帝至今仍然没有认清皇权与臣权彼此间的关系,如若群臣皆是排斥,很多事情,即使是楚灵帝坚持,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然而,为萧漠专开“鸿儒取荐”的事情,却也就这么被确定了下来。
散朝之后,数十匹快马,带着圣旨,一路上快马加鞭的向着云州单县赶去。
而在此时,萧漠却依旧在为不久后的州试而忙碌准备着。
~~~~~~~~~~~~~~~~~~~~~~~~~~~~~~~~~~~
这一日,离张衍圣离开已有十天时间,萧漠正在书房内,静静品读着《春秋》。
突然,邓尚全叩门而入,躬身说道:“少爷,肖桓肖秀才来访。”
萧漠抬头笑道:“请他进来。”
萧漠的话声刚刚落饩鸵丫传来了肖桓的声音。
“子柔,有一个大消息!!”
肖桓在萧家颇为熟悉,邓尚全前脚进房通报,他后脚就跟进来了。
听着肖桓的大呼小叫,萧漠不由失笑,看着那匆匆进来的肖桓,问道:“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