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明朝女人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4)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2popo.cc/16543/2.html

原来家里连碎布头都没有啊,柳娘叹息,也怪她没想到。

“你脚上穿的还是咱娘小时候穿过的呢,过了我的手,又传到你手里,你可爱惜着些,说不得还要给妹妹穿。外婆最是大方,娘穿过的鞋子都让她带到婆家了。”月娘看了看外面小声道:“不过这话你别出去说,娘怀着的肯定是弟弟,你别触霉头。”

“放心吧,我知道的。”柳娘笑答,自己一个成年人,用心生活,难道还比不过一个小姑娘吗?

“你知道什么!自从病好了就糊里糊涂了,娘都担心你站不住呢!”月娘没好气道。

柳娘反驳不了,转移话题道:“我想有双合脚的鞋子,草鞋怎么样?”

“穿草鞋脚要露在外面的,不成不成,咱们虽然不能和千金小姐一样裹个三寸金莲,可脚也不能让外人看见啊。”月娘连连摇头,“记着啊,在外面不能脱鞋,让男人看见,你就要嫁给他的,知道吗?”

裹脚?柳娘悚然而惊,这恶习由南唐后主而起,盛行于宋明清,所以现在是什么时候?外面没人穿马褂,男人也不是辫子头,应该不是清朝。在宋朝要时刻担心自己的小命,大脚逃命的时候还利索些,若是在明之一朝,程朱理学大行其道,女子的生存空间再次挤压,前途渺茫啊。

看月娘这么羡慕三寸金莲,显然是富贵人家的讲究,柳娘从来没这么感激过自己穿越的是贫农家庭。和身体残疾相比,贫穷又算的了什么呢?

“知道了,姐,我不会的。那我在外面套上一层袜子呢?”柳娘又问。

“哪儿有那么多布料给你造,咱们可就两双袜子,等着大日子穿呢!”

“姐姐,好月娘,你就让我做草鞋吧。袜子咱们一人一双,放心,我肯定爱惜的。”柳娘拉着她撒娇道。

月娘开始还不同意,其后耐不住她缠磨,只道:“你乖乖的,不糟蹋东西,别惹娘生气,我才答应。”

“答应!答应!”柳娘连连点头应下。

家里的事情拿下葫芦起了瓢,月娘歇了一会儿,又接着忙去了。

柳娘翻开床铺,从底下拉出一把稻草来。贫穷人家在床下铺的是稻草,每年秋收的时候换新的,自嘲起来还要说“比棉花还暖和呢!”

把稻草喷水发湿,旋转,两根揉成一根,搓得长长的,其实也就是制作“线”的过程,只是这线太粗。柳娘还找来的木桩和木槌,把稻草捶打服帖,让它更像线。

草鞋的制作类似一字拖,她脚小,很快就编好了。感谢原身手上都是老茧,上辈子她兴致突来学习制作草鞋的时候,手太细嫩,可让稻草给割了好几个口子。

一回生二回熟,柳娘不仅给自己编了一双小草鞋,给月娘也编了一双,等月娘做好饭食再次回房的时候,柳娘已经拿着两双新鞋向她炫耀了。

“哎呀,果真不错,脑子没全丢了,我瞧瞧,真好,真好!”有好东西谁不爱呢?月娘试了试,又道:“夹趾的地方有些磨脚,我还有方烂了的帕子,正好剪了逢上。”

月娘的针线活十分麻利,说话的功夫已经在穿针引线了。

在夹趾加上布料,的确舒服很多。

“快快,趁着还有时间,给爹娘大哥二哥也做一双!”月娘兴奋道。

“咱们没有那么多稻草啊,编草鞋可要结实的好稻草。都编草鞋了,咱们睡什么啊?”现在两姐妹的床可是在稻草上搭一层粗布就是,把稻草揭了,她们就只能睡木板上了。

“怕什么,咱家又没喂牛,稻草还剩着不少呢,去东棚子拿就行了。可惜东棚子风吹日晒的,这都半年了,肯定不结实了,先用咱们床底下的。”月娘年纪虽小,主意却不小,三下五除二就定下的规章。

柳娘无奈,只能听她指挥了。

所以甭看你是穿越的,在这里,依旧听小姑娘指挥!

时间不够,等到赵二郎夫妇父子回家吃饭的时候,柳娘也堪堪编出一双新草鞋来,是给赵二郎的。

月娘赶紧去端温在灶上的饭菜,柳娘则抱着草鞋去请功。

“爹娘,我在家里歇着事情少,就想给爹娘哥哥编双草鞋,今天时间短,只把爹爹的编出来,您试试合不合脚。”

“哟,我小闺女都会编草鞋呢,拿来我看看。”赵二郎笑着接过草鞋,仔细看过,又穿在脚上试,高兴道:“不错,不错,能穿,除了不紧实。你年纪小手劲儿不够,正常的,多练练就好!”

“爹穿着好就好,姐姐还把旧手帕剪了逢在夹趾,就为了让爹穿得更舒服呢!”柳娘邀功道。

“好,好!我一双闺女都懂事,知道孝顺爹了!”赵二郎哈哈大笑。

赵二婶也笑道:“只有你爹的,你老娘的呢?”

柳娘身子一抖,战战兢兢道:“下午就给娘编,今天时间不够了。”

赵二婶夸张笑道:“抖什么抖,老娘能吃了你。个死丫头,打碎了饭碗老娘都没狠揍你,总算干件顺眼的事情了,去坐着吧!”

一家子因为一双草鞋气氛热烈起来,两个哥哥也装着戏台上书生的样子,打躬作揖的请柳娘做鞋。柳娘推脱没草了,两兄弟拍着胸脯的说“用我们床底下的!”

日子就算过起来了,春耕繁忙,月娘在家里歇的够多了,又跟着下田。柳娘把家务全部接过来了,洒扫、喂鸡、做饭,有时还跟着村里的小伙伴上山摘野菜、捡蘑菇,哦,蘑菇在当地称为菌子。

家里常年不见肉腥,菌子


第2节(1/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