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繁衍在沮县的秦姓氐人,尚红,被汉人称为赤氐。
他们的栖息地,正好处于秦岭与大巴山相互逼近处,河谷狭隘,无论畜牧还是耕作都无法养活太多人口。所以他们部落的实力并不强大,能拉出来的青壮约莫六千余人。
在华雄陈兵于家门口外后,他们不可避免的开始患得患失:汉军这是想以武力逼迫他们编入户籍,还是勒索一些牛羊物资就作罢?
也连忙派人前往河池县,提及之前和窦姓氐人的协议。
他们两家当年被华雄灭掉东狼谷威慑,就做出了决定,双方共进退。
以南北遥以为互势,让华雄不敢强行逼迫他们。
这也是当年窦姓氐人的首领,都让自家儿子窦茂训练好两百族人,打算随华雄征战来换取不被觊觎了,后来却没有成行的缘由。
在那个时候,太守刘躬因为郡内豪强大户的求情与威胁,勒令华雄不许去肃清南部山区的贼寇。
也让他们觉得,事情还有回转的余地。
至少有刘躬在武都一天,华雄就不能一手遮天,胆敢触犯众怒而强行征伐。
说不定,在等等些时日,华雄就被调任走了呢?
可没想到的是,他们迎来的是刘躬调任走了,华雄还被被授予了将军之职!
主征伐背叛不臣的将军,完全有权利不经过太守的许可,直接以“聚众谋逆”的罪名,出兵征伐他们部落了。
还不需要担忧被朝廷追责。
其一,是武都的氐人被攻击了,也没人为他们去雒阳朝廷伸冤去。
就如当年板楯蛮被当地官府压迫,却伸冤无门,无奈之下只能聚众叛乱一样。
其二,则是只要华雄将他们给打败了,将健壮者编入军中,羸弱者编入户籍屯田,朝廷还喜闻乐见的嘉奖呢!
谁让他们这些氐人,生活在大汉疆域内,却没有编入户籍给朝廷缴纳赋税呢?
因而,他们的使者到了河池后,直接传达了两个意思。
之前的协议,你们青衣盍稚还遵守吗?
如果遵守,现在华雄已经陈兵沮县了,你们是不是应该弄出点声势阿里,遥以为援了?
如果觉得不能和华雄为敌,那么,双方是不是该协商下,各自凑多少族人前去给汉军效力,来避免被攻击呢?
窦姓首领得到消息后,也左右为难。
他当然是想和沮县秦姓氐人部落,一起举兵示威,好保住不鸟官府的逍遥日子。
只是他们两家联合,确定能抵挡华雄的兵锋吗?
河首那边,控制三县之地的宋健,还说灭就被灭了呢!
更别说,华雄如今是有后援的。
关中战事消弭后,皇甫嵩的三万大军就驻扎在槐里。
他们如果和华雄势均力敌,或者将华雄击败了,朝廷为了局势安稳,也会让皇甫嵩抽调一部兵马前来助战。
既然战不可取,那就派族人去随征,去融入变成利益同体。
但今时不同往日了。
他让儿子窦茂训练的两百兵马,华雄应该是看不上了。
阎忠任职武都太守后,就以各县有弓箭社自守为由,把郡兵裁掉了一半,将这些钱粮省下来交给华雄招募征伐之兵。
还是只招募汉家黔首!
因为汉军编制的惯例,羌胡与汉家黔首的比例,至少要对半分的。
既是为了保证军中纪律严明,也是出于保障军队向心力以汉人为主的考虑。
之前华雄没有钱粮招募汉家黔首,只好征发羌胡部落为卒。如今他有钱粮了,自然要顾及到这点,打造出一支绝对忠诚于自己的军队。
哪还会看得上青氐、赤氐这种保留部落编制,只是战时随征的附庸兵马?
尤其是他如今的武都义从还保留着一千骑的编制,而以纯粹汉家黔首组成的敢死营,只有区区两百人。
胡汉比例,早就严重失调。
窦姓氐人首领思来想去后,便轻装简马而出,悄悄的前来沮县赤氐部落,与秦姓首领密谈应对之策。
他们两个部落举族皆兵的话,能拉出上万人马来。
虽然族人良莠不齐,战力堪忧,但蚁多咬死象,足够让华雄不敢轻易发兵来战了。
从长计议的时间,还是足够的。
而在栖息地横跨武都和广汉属国两地的符姓氐人部落,就没有那么从容淡定了。
他们部落只有千余户!
如今驻扎在沮县上方的汉军,就可以直接灭了他们!
想和汉军梗着脖子对抗,就不做念想了。
想避开华雄的兵锋,迁徙到广汉属国境内,也不是可取之道。
广汉属国里的氐人部落以及官府,也会打着并吞他们的念头。而且离开了故地,族人的人心就会散,导致三三两两自寻依靠投奔。
【注:历史上符姓氐人部落一直很弱小,在各方势力中夹缝生存。导致在公元236年分裂,首领符健率领族人归顺蜀汉,而其弟带着四百户族人北上投奔魏国。】
进退维谷之下,符姓氐人首领就开始琢磨,白马氐迁回武都编入户籍后过上的日子。
白马氐如今被官府分裂成为了三部。
以栖息地划分,分别为东狼谷,下辩县北部,南部山区部,三部各自为政,互不统筹。
这是汉人朝廷对內迁羌胡的安置做法:大杂居,小聚居。
以此来消除聚众叛乱的隐患,然后全面推行汉化。
之前太守是刘躬的时候,他就调整白马氐内部框架,将一些首领祭司等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