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因地制宜  三国之西凉鄙夫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2popo.cc/145386/116.html

华雄让兵卒们摆出了圆阵。

这是防御战时,一种环形战斗阵形,金鼓旗帜部署在中央,是古代“十阵”之一。

不同的是,圆阵通常是在野战中使用,而并非在营寨中。不过呢,华雄的营寨就那几重鹿角和一圈尖木头的简陋防御,当成野战也不为过。

八具武钢车,被交错陈列在前,每具之间的缝隙,可挤进去约摸五人并肩。

里面的兵卒,由大橹兵在前蹲在地上,用肩膀抵住了盾橹。长戟长矛兵次之,将戟或矛架在了盾牌上,戟与矛身有一半冒出来,尖锐锋芒正得意招摇着阳光的冷芒。

和武钢车外侧绑着的长矛,连成一片后,便成了攻守皆备的壁垒。

近看,长戟长矛茂密如林,像一只受惊的竖着刺的刺猬;远望,如同汪洋中的一座小岛,准备着迎接惊涛骇浪的拍打。

而真正的杀伤力,是武钢车内侧大盾后面的弩兵。

他们依托大盾的防御,利用盾牌中镂空的空隙,观察战场和倾泻弩箭。

就是有两点不尽人意。

第一点,弩兵手中的都是普通弩。

就是那种一石或两石,靠手臂就能拉开的臂张弩。而三石以上,需要用脚或腰部帮助上弦的蹶张弩和腰引弩,一张都没有。

射程和杀伤力大为减弱。

这也没办法的事,华雄这部兵马是以骑兵为主。骑兵在马背上作战,不可能手脚并用去上弦。

另外一点,则是华雄这支兵马的来源,太杂乱了。

那七百羌骑,是华雄临阵招募而来的,手中拿着射程很近的骑弓、长矛和披着皮甲。而尹奉带来的两百人,他们身上连皮甲都没有。

也就意味着,阵地防守战,羌骑们只能在敌人靠近武钢车的时候抛射几轮;尹奉的部曲除了帮忙搬运箭矢和安抚战马不受惊外,好像还真帮不上什么忙!

是的,华雄布下的圆阵很小,只有区区三百兵卒参与其中。

好嘛,小是小了点,但胜在精悍啊!

华雄心中这么安慰着自己,尤其是看着这三百将士们,身上都披着铁札甲。

注:铁札甲是两汉期间主流甲胄。西汉时期承袭先秦遗风,人体下肢防护相对薄弱;东汉时期完善了筒袖肩臂和腿部裙甲防护。直到南北朝才出现的“裲裆、明光、甲骑具装”三种经典甲式,札甲仍作为附件主流。

这种用麻绳、内衬缝合固定长条形铁叶,编缀而成的甲衣,能给兵卒的性命最大限度保障。

远程抛射的弓箭,只要不是神奇的落在脖颈间,就没有致命的危险。

至于穿透力很强的强弩嘛......

武钢车内侧的大盾,又不是拿来当摆设的!

嗯,这些铁扎甲制作十分费时费力,是消耗朝廷大把大把钱财的罪魁祸;也是当年左昌随便大手一挥,就能贪墨个数千万钱的便利。

混上了别部司马兼县令的华雄,身上也是披着铁扎甲。

因为他穷。

穿不起将领的装备,铁札甲登峰造极的演变:鱼鳞甲。

不过他身上的铁扎甲比兵卒们的好多了。每一片铁片小了不少,用量更多,防护力也更强。

当然了,这也是夏育“慷慨无私”拿出的之一。

此刻,他拿着三石铁胎弓站在旌旗和战鼓边上,观看战局变化和指挥各兵种配合战斗。

而那些嘴里出鬼哭狼嚎的羌人们,已经咆哮着冲到了军阵前百步。

约摸一千多人挤在山道中的脚步声,甚至能颤抖起地面上的砂砾。也让小圆阵的汉军们,呼吸逐步变沉重,几近可闻。

前排的戟矛兵们的手指,因为用力握紧矛杆而变得白。


第一一六章、因地制宜(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