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徐皇后的忧思  寻龙迷踪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2popo.cc/145191/202.html

天光大亮的时候,宫城之中除了值守的禁军军士之外,还是没有人走动,显得冷冷清清,空荡荡的。顶点x23us

昨夜一夜的嘈杂和纷乱,令到宫中各人个个胆战心惊,如今虽然兵乱已经平定了,可是大家还是躲在各自居住的宫中,闭门不出。

徐皇后这时候却不愿意呆在宫中。

她这时已经重病在身好几个月了,却还是强撑着病体吩咐身边的女官准备辇驾,她要亲往谨身殿见驾。

身边的人都苦劝她此时应当静养,不宜移动病体,可是她坚决不从,说道:“如今京中发生如此大的变乱,本宫既然身为皇后,就应当陪在皇帝身边共渡难关,怎么能就像没事发生一样在宫中高卧?”

她坚持着让身边的女官搀扶着她,艰难地登上了车驾,一行人径直往皇上待的谨身殿行来。

徐皇后是大明开国元勋,中山武宁王魏国公徐达的长女,自幼便天资聪颖,喜爱读书,贤名在外,人称“女诸生”。

太祖朱元璋早就听说了她的贤名,又有意与徐达结为姻亲,于是在洪武九年,正式赐婚将她嫁给了四子朱棣,册封为燕王妃。

后来她跟随朱棣来到了北平藩地,待人接物体贴谨慎,很受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喜爱,成为了朱棣身边的贤内助。

后来靖难之役中,朱棣领兵出征,去袭击大宁。建文大将李景隆乘机引军十万围困了北平城,当时只有世子朱高炽率一万军守卫北平。

那时的王妃徐皇后毫无惧色,冷静果敢,先是劝说姚广孝全力协助世子守城。而部署防御之事,也是坚决支持世子的决定。

李景隆全力攻城,城中兵力不足,徐皇后又去激励那些将校军士们的妻子甚至是百姓们,把他们发动起来,并配发兵甲,让他们也登城据守,终于成功守住了北平城。

后来朱棣成功得了天下,登基为帝,册立她为正宫皇后。

她屡次进谏说天下万民刚刚经历兵乱,急需休养生息,又屡劝朱棣朝中贤才都是当初太祖高皇帝所留,用人应该一视同仁,不应因他们侍奉过建文就疏远他们。

朱棣对她也极为尊重,对她的进言总是言听计从,一一采纳。

这时车辇刚出宫门,外面的凉风一吹,徐皇后禁不住剧烈地咳嗽起来。

她咳嗽得如此猛烈,咳得双眼泪水之流,可是她的心中却还是感觉到深深的忧虑。

她的忧虑不是为了自己的身体,而是为着她的弟弟。

徐皇后是徐达的长女,本来有四个弟弟,除了三弟徐添福早卒,长大成人的有三个。

可惜在靖难之役中,四弟徐增寿因为支持燕王朱棣,暗中与燕军互通消息,密告建文帝的军事部署,被建文帝发觉,终为之所杀。

如今还在世的两个弟弟,二弟徐膺绪在军中任指挥使,拥戴朱棣,自己又没有什么政治野心,料想一世无虑。

可是剩下的这个弟弟徐辉祖,却着实令徐皇后忧心不已。

徐辉祖作为父亲徐达的长子,承继了父亲魏国公的爵位,一直坚定地支持建文帝,反对燕王朱棣。

他自幼在父亲身边长大,治军作战颇有韬略。靖难之役时他奉命领军参加了白沟河之战,成功救援了陷入绝境的李景隆。后来字齐眉山再次大败燕军,几乎让朱棣走投无路。

可惜后来建文帝听信谗言,忌惮他与朱棣的姻亲关系,免去了他的兵权,调回南京,这才让朱棣后来能够反败为胜。

朱棣入京称帝后,徐辉祖独自一人呆在父亲徐达的祠堂中,据不迎奉新皇。朱棣大怒,亲自审问,他却一言不发,只是拿出家中太祖所赐丹书铁,其中有“子孙免死”一条。

朱棣虽然恼怒却无计可施,只得将他削去爵位,禁锢在府中思过。

如今听说他和自己一样,也是身染重病,已经朝不保夕了。或许这就是天命,徐家后人都难有长寿之相。

可是徐皇后心中还是很忧虑。

她太清楚自己这个弟弟了。

他身上的那股子宁折不屈,认定死理的执拗脾气,是绝对不会因为幽禁在府中思过而有丝毫改变的。

虽说如今他也已经身染重病了,可是他是不是真病呢?又或者他的病被治好了呢?

谁知道呢?

自己身上的病,徐皇后还是很清楚的。

虽然太医们个个安慰着不打紧,只是需要静养之类的话,可是从他们焦虑担心的神色,徐皇后也已经猜出几分了。

最近以来,这病势越发的沉重了。

恐怕,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徐皇后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她并不害怕。


第九十七章 徐皇后的忧思(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