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河紧锁眉头,目光冷敛。
大年夜,夏苏以一幅画化解性命攸关的危机,准备要手撕的,不是《暮江渔父图》,又是什么?
就他和那群盗贼团伙几回交手下来,对方若那般着紧的画卷,不太可能是伪作。
如果那幅是真的,眼前这幅当然就是假的。
“这位姑娘为何说此画系伪?”音若钟,直击在场每个人的耳鼓,几乎同时循声望去。
舱门外走进两位男子。
-----------------------------
第二更。
☆、第90片 拙雅不违
均四十左右的年龄,一胖一瘦,胖者福相气和,瘦者清面濯眼两人面相迥异,却都有一种奇异的气度,令人们不敢造次。
赵青河见夏苏咬唇,知她心思,而自己也另有想法,代答道,“我妹妹自小习画,常被人赞有些天赋,难免心高气傲,一时妄语,望各位君子莫同我们计较。”紧接着,他向胖者行礼,“云卿先生,晚辈赵青河,久仰先生之名,幸会。”
云卿表字,此人姓张,为今日不系园主。
不系园的拥有者是谁,无人清楚,它的园主则为包船举办展市或集会的人。
赵青河事先打听得十分详尽。
“你很面生,却一眼就知我是谁,看来这句久仰并非客套之辞。”张云卿哈哈笑道。
赵青河坦荡道声不敢,再施礼。
夏苏没在意两人的对话,只是听过张云卿的声音后,立刻看住他身后的瘦者。
刚向她提问的,是此人。
不过,这时其他人已轻易接受赵青河的解释,将注意力集中到张云卿身上,都围过去找他说话。
赵青河轻轻拽了下夏苏的衣袖,示意她跟着。
夏苏走出第一层,发现董先生夫妇和九娘他们不见了,问过赵青河才知,她竟看了一个多时辰的画。
大家等不了那么久,董先生带着赵家儿郎们直接到顶舱茶室坐,董夫人和九娘回华夫人的画舫,与赵府太太和姑娘们说话吃点心。
“才一个多时辰而已。”她觉得那是眨眼的工夫。
湖上北风偏东,清冽澈寒,让强烈的水光蒸出微暖,赵青河眯狭了冷刀的双眼,揶揄某人大脚,“也不是谁都有妹妹这般大的脚力。”
“不是我不缠,是家里不让我缠,也算歪打正着。”夏苏淡然提过,语气一转,“对那卷画,你有何打算?”
他明白她,她何尝不明白他?他又一回“踩扁”她,转移众人视线,无非不想引起轩然大波,却绝不是撂手不管。
“妹妹确信是伪作?”赵青河问。
夏苏点头,眸光似水,“自然。该卷的画匠功力一流,无论是工画还是沿自李思训父子的笔法,研究深透,与赵伯驹的风格和布局极像,但细部过于追求仿真,反而失了神髓,有呆板滞感,偏于极致工笔。你大概也不知,这卷《暮江渔父图》是否为赵伯驹的画作,前人曾有过一场争议。因为南宋流传下来的名画册录中没有提及,全凭画卷上的千里印章和题跋,再经当时精通赵伯驹画作的鉴赏大家赏定,才添到赵伯驹的画作之中。那几位大家一致认定的,正是赵伯驹画里的士气。无论如何,这卷画以这样的神秘感独具一格,令收藏家们趋之若鹜。我在船上所见的那卷,要比此卷出色得多,应该是真作不假。”
“若非听到姑娘这番言谈,公就相信你兄长之前所说,以为姑娘信口开河。”钟音沉沉,那位矍铄的中年人竟然跟来了,只是这回他身后有两位随从,张云卿却不在。
赵青河全不惊讶,似乎早知有人听他们说话,对长者恭敬行礼,“敢问这位先生是何人?”
“公也姓张,江陵人氏,就叫张江陵,与云卿是远堂亲。”对先生那声称,张江陵很受得起的样子,“刚才姑娘说到赵伯驹画里士气,容公请教。”
夏苏习惯以画结交,全然自我自信,淡道,“画宜拙,与雅不相违。此画不拙,仅雅,非赵师之笔。”
张江陵笑声比说话声明爽,“说得好,我但觉那幅画违和,却说不上来哪里,原来是一个拙字。”公,变成了我,亲切七分,“不知赵姑娘与苏州赵府是否有渊源?”
赵青河插言,“晚辈与苏娘为义兄妹,我姓赵,苏娘却姓夏,先生问得巧,我二人正栖身于赵府。”
“两位恕我直言。”张江陵沉思后再开口,“听说赵府大老爷乃江浙一带鼎鼎大名的鉴赏家收藏家,如今由他借出来的古画,却让他家两位小辈识为伪作,不知是欣慰长江后浪推前浪,还是恼自己鉴错真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