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趾国的使者也得了合作模式的初步方案,不仅能收地租,卖棕油他们还可以收税,简直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啊。他巴不得勤快的大幸人去南趾国租地种植,反正只是租地,地又不能装口袋带走。
坐在隔壁的隔壁,也就是因为国主娶了大幸公主才排到第三的南理使节一看,哎呀,好处都叫泰李朝和南趾国给先占去了,再晚汤都没得喝了,心里飞快盘算应该怎么扳回一城。
德光帝心思不在歌舞上,拉住沐慈问:“他们给的稻种又不是多金贵的东西,把制盐方法告诉他们做什么?”之所以两人大家褒奖只是做个态度。
的确,三季稻种这种东西,沐慈有梅容啊,那家伙早从三泰买了不少送沐慈了,不是多值钱,所以沐慈另有目的,道:“晒盐方法不是什么高超的技艺,很容易学去的,等以后大家都知道了就不值钱了,不如现在拿出来,还有点利用价值。”
德光帝还是不乐意,道:“那干嘛又给他小册子,是给我看到的一样的吗?”
“哪能呢,你的是最高档次的最新产品,给他的都是我们禁军手里淘汰的一批,修一修补一补,对泰李朝来说也是好东西,能卖个好价钱。”沐慈道。
德光帝这才缓和了神色,心里高兴,脸上还沉肃,道:“这样也不适合啊,万一他们拿了武器,有异心呢?”
附近众王都竖起耳朵在听。
沐慈看看身边都是自己人,很耐心,拿筷子沾了点水酒,在桌上画了三泰的轮廓,一分为三,道:“看清楚,这是泰李朝的位置。”
很绝妙,其他两姓都在海边,泰李朝被两姓包了饺子,围在内陆。有了晒盐方法,没海岸线也是白瞎,所以,为了盐利,必须先抢海岸线啊……与另外两姓起冲突在所难免,然后沐慈就趁机,贩卖军火。
德光帝立即想到了,定王和含山王这样有军事素养的,也看过三泰地图的,瞬间明白了,心道:楚王的确高明。清河王是实地去过三泰的,更明白沐慈的用心……不说险恶吧,至少……对大幸是没有任何坏处的。
德光帝高兴了,大庭广众不好摸脸点鼻子,就伸手箍了沐慈的肩膀一下,道:“我说呢,你啊,真是个捉黠鬼。”
轻飘飘的,类似嗔怪一个调皮孩子的语气,却不知这对三泰来说,意味着天翻地覆的改变。
沐慈最后才揭底,道:“我查过,三泰的李姓,原是前朝周朝的李姓皇族之人,百年前南逃才进了当时的南泰,在异国扎根下来。都是同源同种的华夏人,能搭把手就顺手帮帮了,也没什么的。”
因为是外来的,李姓在三泰一直处于相对的弱势,十分顽强才一直与其他两姓保持了微妙的平衡。现在,泰李朝既然献出三季稻的稻种,给出相当的诚意,沐慈也投桃报李,在不动声色间帮了一点点“小忙”,动动嘴皮子,便足以在三泰掀起滔天巨浪,改变一国格局。
很有点“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的既视感。
因禁军调防,特意赶回来主持的含山王,心里对楚王的钦佩又更上了一层楼。这少年,一个能顶十万兵马。
第410章 开战!!
用餐的愉快时光,新科状元、榜眼、探花当堂做祝酒词,欢迎使节的到来。东临国,新邑国等小国家只有贵族有机会认字,都是追星族,是大幸朝文人的粉丝,两眼放光把三首大放异彩的祝酒词抄下,派仆从飞快将新词漂洋过海送回国内给皇室贵族品鉴,膜拜。
大幸朝的一切,都叫人忍不住仰慕啊。
各国大使也纷纷献上祝词,赞美一下大幸朝的天华物宝,人杰地灵,感叹一下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展望一下未来两国更亲密的关系,表达自己充分希望能够进一步合作的良好愿望。
和乐融融。
高蕃大使十分垂涎泰李朝、南趾国得的好处,话里话外都在试探大幸朝对重开边贸,重开茶马互市的态度,半点不提纳贡一事。
南理仗着自己与大幸是亲戚,也在问询重开边贸,他们的王后是大幸公主,生下来的皇子将来继承南理,也有一半高贵的大幸血统呢。
德光帝表态了:“各国使节的愿望,我们已经知道了,只要大家是为了和平友谊而来,用公平诚信的态度进行双边贸易,而不是时刻想着用刀剑付款。重开边贸的问题,都是可以商量的。”
大家一听这话,目光都看向了北戎,西凉和高蕃诸使节团。
三国使节:“……”
看嘛看?用刀剑付款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好吗?
用银钱付款,才是三观不正好吗?
德光帝和沐慈互相对视一眼,相互微笑点一个头,继续观看歌舞,晾着使节们了。
南理使节三番两次找广陵王打听,广陵王根本不接茬。他又不敢接近淡漠高华的楚王,更不好凑御前找皇帝。最后按耐不住,站起来对皇帝举杯,先祝贺一番,才说:“我们大理国最大的诚意,其实并没有在今天带来,因为比较特殊,请皇帝陛下允许我献上我国最珍贵诚挚的礼物。”
大家都看向南理大使。
德光帝高兴道:“准!”
南理大使捧上了一个玉匣,由彭予接了,新侍卫统领铁厉验看安全,呈给了德光帝。
德光帝展开一看,竟然是一封绣的手书,一笔簪花小楷娟秀飘逸,深得卫夫人真传,绣功也了得。
南理大使略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们南